-
【2022年大埔县招商】梅州大埔县:生态优先下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
梅州大埔县:生态优先下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一、生态立县: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大埔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,森林覆盖率达 79.8%,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100%,空气优良率超 95%。依托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区建设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工程,2021 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 5000 公顷,新增国家级生态村 2 个。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,规划建设竹林碳汇基地 10 万亩,预计 2030 年可实现碳汇交易收入超 1 亿元,探索 "绿水青山" 向 "金山银山" 转化的新路径。 二、产业布局:四大特色集群崛起 大埔县聚焦生态优势,培育发展四大特色产业集群: 先进材料(新型陶瓷):依托大埔陶瓷产业基地,拥有陶瓷企业 300 余家,2021 年产值超 50 亿元,产品出口至 80 余个国家。重点发展环保陶瓷、艺术陶瓷等高端品类,富大陶瓷研发的 "无铅无镉釉下彩陶瓷" 通过欧盟认证,出口额增长 30%。 新能源(电力):发挥水力资源丰富优势,建成水电站 112 座,总装机容量超 40 万千瓦,2021 年发电量达 12 亿千瓦时。规划建设光伏项目 5 个,总装机容量 20 万千瓦,预计 2023 年全部投产。 先进制造业:以广州海珠(大埔)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,引进电子元件、医疗器械等企业 20 家,2021 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5%。广东固特超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波清洗设备,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。 文化旅游:整合泰安楼、百侯名镇等旅游资源,2021 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 30 亿元。推出 "茶旅融合" 线路,西岩山茶乡度假村获评国家 4A 级景区,茶叶年产值超 10 亿元。 三、项目攻坚:夯实产业发展支撑 大埔县实施 "项目为王" 战略,2022 年谋划重点项目 50 个,总投资超 200 亿元。其中,富大陶瓷产业园二期项目投资 5 亿元,建设智能化生产线,预计产能提升 50%;韩江高陂水利枢纽配套工程投资 30 亿元,包括航道整治、库区旅游开发等,建成后可通行千吨级货船,带动沿线产业发展。建立 "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抓到底" 机制,2022 年上半年开工率达 80%,超时序进度 10 个百分点。 四、政策保障:优化营商环境 大埔县出台《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对新引进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励,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设备投资额 15% 的补贴。在政务服务方面,推行 "一窗通办"" 全程代办 "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天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 60%。同时,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,重点支持陶瓷、旅游等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。
2022-04-12
-
【2022年梅州招商】梅州市近年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、扩大有效投资、构建产业园区集群等举措,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
梅州市近年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、扩大有效投资、构建产业园区集群等举措,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。作为粤北区域性中心城市,梅江区以实体经济和城市更新为抓手,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。2022年梅江区重点推进产城融合与城乡协调发展,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兴产业,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,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基础。 一、产城融合: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.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梅州市2022年出台专项政策,在梅江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专业产业园,成功引进12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东升工业园。通过建立"一企一策"服务机制,重点培育智能家电产业链,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。 2.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3亿元,其中技改投资占比提升至35%。在江南新城等重点区域布局数字经济产业园,建成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,吸引大数据服务企业入驻。 二、城市更新:强化核心功能 1. 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实施"三甲医院+名校"配套计划,完成梅州中学等3所学校的扩建工程,新建剑英湖公园等3个城市绿地,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心城区集中配置。 2. 智慧城市建设 投入1.2亿元搭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,在交通、安防等领域部署3000个物联网设备,梅江区成为广东省首个实现智慧停车全域覆盖的县级单元。 三、城乡协同:探索新型城镇化 1. 镇域经济特色发展 依托城北镇花卉基地、西阳镇茶产业等特色资源,打造"一镇一业"发展模式。2022年培育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,建成3个粤港澳大湾区"菜篮子"生产基地。 2. 生态宜居环境营造 开展梅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,完成15公里碧道建设。在三角镇试点建设生态社区,将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等环保设施纳入城镇更新改造体系。
2022-03-15
-
【2022年】【梅州招商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
<p>梅州市立足新发展格局,以“狠抓发展第一要务”为战略导向,通过系统性部署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。2022年,梅州市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抓手,着力破解工业基础薄弱、要素保障不足等瓶颈,为苏区振兴夯实经济根基。<br><br>工业经济稳中提质<br>2021年,梅州市工业经济在多重挑战下展现韧性,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,增速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,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目标。主导产业中,五大支柱产业贡献显著,产业园区发展稳健,规上工业增加值与税收增速均保持双位数增长。然而,梅州市工业仍面临总量偏小、重大项目储备不足等短板,亟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突破。<br><br>锚定目标精准施策<br>2022年,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以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为总基调,提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目标,并配套实施五大行动:<br><br>项目引领投资增长:通过强化重点项目督办机制,加大对工业投资支持力度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。<br>产业链强基增效: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、先进材料等领域,实施“链长制”培育百亿级企业,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,建设高端制造基地。<br>园区提质扩容:推动特色产业园申报与省级高新区创建,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,提升产业承载能力。<br>数产融合绿色转型: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,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,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。<br>中小企业培育赋能:推进“小升规”计划,加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,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。<br>创新机制激发动能<br>梅州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与要素保障,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。一方面,简化审批流程、落实惠企政策,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;另一方面,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创新中心。在产业布局上,梅州市注重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,支持各县(市、区)聚焦1-2个主导产业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<br><br>平台建设筑牢根基<br>产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阵地,梅州市通过“以升促建”策略推动园区扩容提质。2022年,梅州市提出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、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增速目标,并计划新增省市共建特色产业园,强化产业链招商与项目落地服务。同时,梅州市探索“智慧园区”建设模式,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提升园区管理效能。<br><br>统筹协调凝聚合力<br>为确保目标落地,梅州市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,压实责任分工,形成“主要领导统筹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”的工作格局。通过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暖企服务,梅州市及时响应企业诉求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此外,梅州市将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纳入常态化管理,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筑牢防线。<br><br>绿色发展厚植优势<br>梅州市坚持生态优先,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。2022年,梅州市计划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目标,并加快稀土精深加工等绿色产业项目建设,探索循环经济发展路径。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,梅州市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改,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,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<br><br>展望未来<br>梅州市以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为引领,通过思想解放与机制创新,奋力破解发展瓶颈。2022年,梅州市将抢抓制造业发展黄金窗口期,推动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,力争在百亿级企业培育、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上取得突破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重大项目加速落地,梅州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迈入量质齐升的新阶段。</p>
2022-02-23
-
【2022年梅州招商】梅州:锚定先进制造业 激活工业经济新动能
梅州:锚定先进制造业 激活工业经济新动能 一、工业经济逆势突围,奠定增长基础 梅州市在 2021 年面对疫情冲击、原材料涨价及用电紧张等多重挑战,通过统筹疫情防控与工业发展,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.8%,其中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至 35%。2022 年全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,聚焦 “5311” 产业集群(5 个百亿级产业、3 个五十亿级产业、1 个三十亿级产业、1 个十亿级产业),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%,工业投资增长 10%,为粤北生态发展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。 二、政策赋能产业升级,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梅州市出台《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设立 1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,对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。在电子信息领域,广梅产业园引进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投资 50 亿元建设覆铜板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值超 80 亿元,填补粤东高端电子材料空白;在装备制造领域,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建年产 1.6 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,产能提升至 3 万吨,成为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。 三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,激发企业活力 推动产学研合作,梅州高新区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 “广工 — 梅州产业研究院”,2021 年促成技术转化项目 23 个,申请专利 150 项。实施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培育计划,2022 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5 家,总数达 68 家。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,金柚深加工率从 10% 提升至 30%,产品附加值增长 200%,带动 1.2 万户农户增收。 四、园区建设扩容提质,增强承载能力 梅州高新区实施 “扩园增效” 工程,2022 年新建标准厂房 50 万平方米,引进工业项目 28 个,其中超亿元项目 12 个。广梅产业园(增城 — 梅县产业转移工业园)推行 “标准地 + 弹性年限” 供地模式,企业拿地后 3 个月内可开工,首期 200 亩用地已吸引 5 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驻。园区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1000 套,引进华南农业大学梅州研究院,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500 名。
2022-02-22
-
【2022年蕉岭县招商】蕉岭县:绿色建材擎起县域经济脊梁
蕉岭县:绿色建材擎起县域经济脊梁 一、产业升级: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 年度制造业发展评估中,梅州市蕉岭县获评 “制造业发展较好县(市、区)”。这个以绿色建材为主攻方向的山区县,正通过产业升级实现 “夕阳产业” 向 “朝阳经济” 的蜕变。数据显示,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,其中水泥、熟料产值占比超 60%,建材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。 二、龙头引领: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蕉岭以塔牌集团为龙头,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规模效应。塔牌集团作为华南地区水泥行业龙头企业,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能升级,其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能耗低于国家标准 15%,同时布局光伏发电项目,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20 万吨。在龙头企业带动下,全县已集聚石灰石开采、水泥制造、混凝土加工等关联企业 30 余家,形成 “原材料开采 — 水泥生产 — 建材深加工” 的完整产业链。 三、绿色转型:破解传统产业困局 面对传统建材产业能耗高、附加值低的问题,蕉岭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。2021 年,全县建材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超 10 亿元,塔牌集团、皇马建材等企业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,生产效率提升 25%,粉尘排放降低 60%。同时,发展新型建材产品,如环保型涂料、装配式建筑构件等,其中皇马建材的陶瓷透水砖产品占据珠三角市场 30% 份额,年产值突破 5 亿元。 四、政策赋能: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蕉岭出台《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》,对企业技改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奖励 200 万元。2021 年,争取省级产业转移资金 2 亿元,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升级。同时,依托广梅产业园平台,对接大湾区建材需求,2021 年建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 18%,其中 30% 销往深圳、广州等地。
2022-02-16
-
【2022年大埔县招商】大埔县:园区增效赋能 产业集群崛起
大埔县:园区增效赋能 产业集群崛起 一、园区建设:“个十百千万” 思路落地 梅州市大埔县按照 “个十百千万” 思路推进园区发展,即打造 1 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,引进 10 家龙头企业,培育 100 家规上企业,实现年产值超 100 亿元,带动就业超万人。2021 年,园区 35 家企业完成总产值 11.38 亿元,规上工业增加值 2.19 亿元,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。 二、基础设施:配套升级提升承载力 大埔投入 2 亿元完善园区道路、供电、污水处理等设施,新建标准厂房 10 万平方米,吸引 6 家企业入驻。例如,青花瓷产业园项目投资 5 亿元,建设智能化生产线,年产高档瓷器 5000 万件,70% 出口欧美市场。同时,建设人才公寓 300 套,解决企业用工住宿问题。 三、招商引资:精准发力引育项目 大埔聚焦新材料、电子信息等产业,2021 年新签约项目 8 个,包括投资 10 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投资 5 亿元的智能终端配件项目。建立 “招商专员 + 企业服务” 机制,为项目提供审批代办、融资对接等服务,忠信稀土深加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 8 个月。 四、产业升级: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行 一方面,推动陶瓷、电力等传统产业技改,宝丰陶瓷引入 3D 打印技术,产品附加值提升 50%;另一方面,培育新兴产业,广东鸿图科技投资 3 亿元建设铝合金压铸件生产线,配套大湾区汽车产业,预计年产值超 8 亿元。2021 年,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 30%,占规上企业比重达 25%。
2022-02-15
-
【2022年大埔县招商】大埔县项目攻坚:56 亿元投资撬动县域经济升级
大埔县项目攻坚:56 亿元投资撬动县域经济升级 一、项目布局:聚焦四大领域 2022 年,大埔县聚焦实体经济、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、民生保障四大领域,推进 76 项重大项目,总投资 56 亿元。其中,产业项目 28 个,包括新材料制造、电子信息等领域;乡村振兴项目 15 个,涵盖农业产业园、冷链物流等;文旅项目 12 个,重点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线路。 二、实体经济培育 引进投资 10 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,建成后年产 5 万吨高性能材料,预计年产值超 15 亿元,带动就业 500 人。推动陶瓷产业技改,投入 2 亿元升级智能化生产线,陶瓷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30%,出口额增长 20%。 三、乡村振兴实践 建设 5 万亩高值化农业产业园,种植蜜柚、茶叶等特色作物,配套建设深加工基地和电商物流中心,预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 8000 元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新建污水处理设施 20 处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5%。
2022-01-25
-
【2022年梅县区招商】梅县 “11115” 产业集群:绿色制造与总部经济双轮驱动
梅县 “11115” 产业集群:绿色制造与总部经济双轮驱动 一、产业布局:聚焦实体与集群发展 梅县围绕 “11115” 产业集群(1 个千亿级铜箔产业、1 个五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、1 个三百亿级智能家电产业、1 个百亿级文化旅游产业、5 个特色农业产业),2022 年重点推进城东白渡工业走廊建设。该走廊规划面积 50 平方公里,已引进铜箔企业 3 家,其中某龙头企业投资 30 亿元扩建年产 2 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,达产后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 10%,成为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。 二、招商引资与服务保障 梅县推出 “母亲式服务”,为企业提供用地、资金、人才全要素保障。2022 年一季度,成功引进深圳某智能家电企业,投资 15 亿元建设研发生产基地,政府协调解决用地指标 200 亩,并配套建设人才公寓 300 套。同时,设立 5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,对新引进企业给予最高 300 万元落户奖励,对技改项目给予设备投资额 15% 补贴。 三、营商环境优化:用户思维与生态保护 建立 “企业服务日” 制度,县领导每月走访重点企业,2021 年解决融资、用工等问题 80 余项。在生态保护方面,工业走廊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 2 座,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95%,推动绿色制造与产业协同发展。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改造,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18%,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。 四、未来展望:打造梅州增长极 目标到 2025 年,“11115” 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2000 亿元,其中铜箔产业达千亿级规模,装备制造产业超 500 亿元。通过深化与珠三角产业合作,建设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,成为粤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
2022-01-18
-
【2022年梅州招商】梅州税务 “升级版”:服务实体经济 制造业税收近九十亿
梅州税务 “升级版”:服务实体经济 制造业税收近九十亿 一、税费服务创新:数字化与便捷化 梅州市税务局打造服务实体经济 “升级版”,2021 年推出 “全程网上办” 事项 185 项,覆盖率达 95%,纳税人线上办税率超 90%。通过 “粤税通” 平台,实现发票申领、退税等业务 “零跑动”,2021 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超 10 亿元,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 5 个工作日。 二、政策精准落地:制造业税收增长显著 2021 年,梅州市制造业税收收入近 90 亿元,同比增长 19.28%。其中,烟草制品业税收 59.94 亿元,增长 21.32%,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,卷烟产能提升 10%;水泥制造业税收增长 7.4%,绿色建材产品占比提升至 30%;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 15.49%,某电子企业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,减免税款超 5000 万元,投入 5G 通信设备研发。 三、精准帮扶与产业升级 建立 “制造业企业台账”,对重点企业实施 “一户一策” 服务,2021 年累计解决涉税问题 200 余项。在铜箔产业领域,辅导某龙头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,减免税款 2 亿元,推动其扩建年产 1 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,产能提升至 3 万吨,巩固全球市场份额。 四、未来规划:政策与服务双提升 2022 年,梅州市税务局计划扩大 “银税互动” 规模,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贷款超 20 亿元;推出 “制造业研发服务套餐”,涵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专利申报等服务,目标全年制造业税收增长 15% 以上,助力梅州 “11115” 产业集群建设。
2022-01-14
-
【2022年梅州招商】梅州聚势发力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:生态优先引领发展,产业升级绘就新篇
梅州聚势发力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:生态优先引领发展,产业升级绘就新篇 一、装备制造产业:龙头引领下的集群发展 梅州市梅县区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,初步形成了以 BPW 车轴为龙头,带动广东昊龙、庆达实业、伟友耐磨、福德金属、钧耀机械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。轮毂 — 车轴 — 半挂车整车生产的汽车产业链条逐步完善,产业协同效应日益显现。2021 年前 11 个月,18 家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 35.25 亿元,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21.27%,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 二、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底色 在 “双碳” 战略背景下,梅县区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,作为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实践创新基地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。该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,以龙头企业为引领,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转型,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。 三、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的蓝图构建 经过多年探索,梅县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蓝图日渐清晰。围绕 “11115” 产业集群(铜箔、装备智造、电商物流、文化旅游 “四个百亿” 和金柚 50 亿元产业),该区加快构建铜箔、装备制造、智能家电等绿色现代产业体系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、加强技术创新、完善产业链条,不断提升产业的绿色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 四、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共进 梅县区的实践表明,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,绿色发展能够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。未来,该区将继续以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,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,努力在生态发展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在前列。
2022-01-11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